23 May 2005

建筑在别人落后环境上的香格里拉

北京 - 卫塞节,我和父母到了雍和宫。是初十五的关系吧,雍和宫很拥挤。但来到佛寺,总有几分安定感。雍和宫殿内有殿,宫内有宫,像是一层层的洋葱似的。

走到最后一层宫殿,我们看到了一个藏传佛教的展览,便进去兜了一圈。来到 Panchan lama 的时候,我便不太看得下去了。宗教与政治对我来说是分隔的,实在不应混杂在一起。所以我对任何的政治干预都不赞成。所以我对政府想把西藏人现代化有抗拒。我心目中的宗教乌托邦、香格里拉,就寄托在西藏上... 对于西藏,我有种潜意识的保护感。

但我也意识到这种保护感的起点也并非无私的。就像 »在 Yogyakarta 的时候所感受的,我大概只想为自己保留一个乌托邦、一个香格里拉。但香格里拉仍住着贫困的人民。我很想相信这些人民物质贫穷心灵不穷。但这到底是我个人的假设。我深切怀疑,内疚地怀疑,我的精神寄托是不公平地建筑在别人落后的环境上的。

说穿了,是我自己没有信念、没有诚心三步一拜蒂从西北跪到拉萨,所以想借藏人的诚心来 live vicariously... 所以我害怕政府把藏族同化、害怕政府大量鼓励媒体与旅游业进军西藏。

所以我感到一阵急迫 -- 我得到西藏去。

15 May 2005

老百姓的胡同

北京 - 很高兴自己昨天乱闯胡同,能以第一手经验看到老百姓生活中的胡同。盛水洗衣、洗米烧饭、牵狗散步.. 走进了胡同,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北京。你抬头看不到高楼,只看到树荫。你往前看不到四条车道的马路,只看到狭小的窄巷。但现代化的存在却也都在眼前:超市、电视、汽车...

现代化几时会吞噬胡同?

13 May 2005

悬殊

北京 - 终于有闲空坐下来写写东西了。这家茶轩叫成富水艺轩,在雍和宫附近。走得很累了,决定坐下来休息。累的时候买东西总是失调的...原来这茶叶是$40,而不是$20!回去后真的得慢慢品尝。

世隔10年的北京已经不太一样了。当初印象中的北京只有故宫、天坛、天安门、颐和园...这一次来的北京有清华大学的书香气息和热情的款待、感觉勃然不同,仿佛又回到在美国念大学的时候。让我留下最深刻的,是清华的教授。他们语言能力过人(你有听过经济学者用这么优雅的“孔雀东南飞、一江春水向东流”来形容人民涌向中国沿海地区的趋势吗?!),更难得的是对所讲解的课题充满热诚。他们讲课时不依赖 Powerpoint, 看着银幕上草草的几行大纲便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三小时。有好几位教授七、八十岁高龄了,我们完全看不出,还以为中气十足、炯炯有神的教授们最多也不过六十。休息时闲聊时大伙儿发现了,赶紧请教授们传授养身之道 ;)

清华校园外的北京却不是那么令人鼓舞的。语言方面的无差异更强烈地突出了文化上的差异。北京人的不礼貌依旧让我皱眉头 -- 扔钱、扔票、大声说话、地铁上挤了人而不道歉。但是在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地方,服务是相当细心的。Swissotel 晚上有开床服务、餐馆会给大衣皮包套个盖子(以免被熏得臭气熏天)、吃火锅手烫着事会给您敷醋... 实在是好坏悬殊!

毕加索画展

北京 - 刚刚去参观了毕加索画展。在这么中华的紫禁城博物院展出这么西方的毕加索,这中西交叉点的构思很有意思。说来我还是第一次以中文了解西方艺术呢。

刚才听画展的录音指南,有一部分提到毕加索(在1930年左右吧)会见了一位中国山水画大师,说了一句“中国画和日本画是最有艺术感的创作。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、日本画家都用到巴黎学艺术。欧洲的画作一点艺术感也没有。”中国画家以为毕加索在说客套话,毕加索回答:“如果我连这点诚实都做不到,那我也不配当艺术家。”

Picaso contest 1 Picasso contest 3